逼男友开机就为吵架 谎称航班有炸弹换来10月徒刑
“我以为报假警顶多罚款”
“我没想到这是违法,以为顶多就是耽误大家点儿时间……”26岁的外企女白领于某为使男友重新开机以便把架吵完,竟一怒之下报假警,编造男友所乘航班藏有炸弹的恐怖信息,导致警方出动近两百名警力排查。昨天上午,于某在朝阳法院接受了审判,法院当庭以犯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个月。
为把架吵完报假警
今年1月13日中午,于某在家里与男友洪某因小事发生争吵。随后,洪某收拾好行李赶往机场。在去机场的路上,两人仍在多次的通话中争吵不断。到达机场后,洪某以飞机即将起飞为由将手机关闭。为使男友重新开机“把架吵完”,气头上的于某用自己的手机拨打110报警电话,谎称有人告诉她男友乘坐的那班飞机上藏有炸弹。
据了解,接到报警后,为了确保飞机安全,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立即通知该航班停止起飞,并出动警力198人,车辆22辆,警犬4条,投入排爆设备6部,重新对该航班及机上200多名乘客开展安检排爆工作,致该航班延误数小时起飞,造成经济损失约人民币28000余元。事发后,于某的家人已赔偿航空公司因航班延误造成的全部损失。
原以为顶多就是罚款
于某身材高挑,皮肤白皙,面容清秀。面对众多的摄像镜头,她露出了微笑。整个庭审过程中,于某也一直表情轻松。“我没想到这是违法,以为顶多就是耽误大家点儿时间。”于某在法庭上说,事发前两天,她因为工作压力大,经常与男友因琐事发生争吵。当天,她这么做就是想让飞机耽误十几分钟,这样男友就可以将手机打开。
“你知道飞机怎么安检吗?”检察官问道。“我以为就像电视里演得那样,拿着仪器在飞机里转一圈就行了,也就十几分钟。”于某说,她原以为自己的行为顶多就是被批评教育或罚款,直到被抓后,她在派出所和分局反复做笔录,才觉得不对头了。“我看到一个下午警察都在为我的事忙活,我才觉得情况比我想的严重,后来我才跟警察说“事情不是那样的”。”
“我在看守所呆了这么久,我也思考了很多,以后做事一定会三思而后行。”于某说。据悉,于某大学毕业后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被单位派驻美国,案发前她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,有一份丰厚的收入,用她的话说“自己一直是精英”。宣判后,于某明确表示拒绝接受采访,“假如你能帮我减刑五个月,我就什么都告诉你,给你个独家!”
晨报记者 颜斐
北京赵晓鲁律师事务所马建洪律师认为:本案涉及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。本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。
从犯罪构成上讲,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,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,均可构成本罪主体。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秩序,包括机关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、生产、营业、教学、科研等秩序,公共场所、交通秩序,以及正常的工作、生活秩序。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,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,明知没有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,却加以编造,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加以传播。过失行为不能构成本罪。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而误认为是真实的恐怖信息,或者将某种非恐怖威胁的行动误认为是恐怖行动而加以编辑、发布,不构成本罪。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有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。
律师提示:构成本罪,行为人编造出来的虚假恐怖信息,必须一经传播出去,让公众知悉,会制造恐怖气氛,引起社会恐慌,扰乱社会秩序的信息;另外只有编造行为,如果未传播出去,也不能构成本罪。此外,构成本罪,并不要求行为人既有编造行为,又有传播行为。编造了恐怖信息,然后自行加以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构成本罪,罪名则为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。编造出恐怖信息,有意让他人知道,他人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予传播,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的,编造者、传播者这时都构成本罪。对编造者应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治罪,对传播者则以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治罪。编造者编造之后又指使他人传播,他人明知的,则编造者应以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适用罪名;他人则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。将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传播,但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的,则不能构成本罪。
在处罚时还应注意,编造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,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行为,可以被用来煽动他人进行其他犯罪,如煽动分裂国家,煽动颠覆国家政权,煽动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,煽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,煽动聚众冲击国家机关,煽动聚众扰乱公共场所、交通秩序,等等,此时,既会触犯本罪,又会触犯其它他罪名,如煽动分裂国家罪、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、煽动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罪等,视为牵连犯,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,不做数罪并罚。
法律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本案被告人编造并传播危险信息,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恐慌,构成本罪。但考虑到事发后,被告人的家人已赔偿航空公司因航班延误造成的全部损失人民币28000余元的情节,可以在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定刑期内考虑从轻处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