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返回]   
     从“抓大放小”,向“两翼齐飞”转变 2012/5/3
     [法律立法建议]
     赵小鲁

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2004-200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:北京市目前共有企业约26万,其中大型企业仅724户,占总量的0.3%,而中小企业以25.2万户的数量占据了企业总量99.7%。另有资料显示,世界发达国家每一千人中有中小企业28户,台湾以每一千人中有中小企业40户的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,而北京则以15户的数量低于世界每千人20户的平均水平。推动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是北京市经济腾飞的关键。

北京市中小企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

据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2004-2008年的统计数字,我们可以总结出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。第一,企业数量:北京市约有26万户企业。其中,中小企业25.2万户,中型企业3228户,小型企业24.9万户,大型企业724户。北京市大型企业占0.3%,中小企业占99.7%,大中型企业占1.6%,小型企业98.4%;第二,营业收入:大型企业占43.4%,中小企业占56.6%,大中型企业占58%,小型企业占42%;第三,就业人数:中小企业吸纳人员512万人,占72.6%;第四,科研人员:41000多人,占76.7%;第五,获得发明专利的3293件,占58.2%;第六,非公经济:在中小企业中占到6成以上,非公经济21.6万户,占85.7%,就业人员,322.9万人,占63.3%,非公经济的税收,667.8亿元,占48.9%

上述数字可以看出,第一,在市场经济中,中小企业以99.7%的份额占绝大多数;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;第二,中小企业吸纳了绝大部分社会就业人员,对于社会稳定和保障就业、改善民生,具有决定性作用;第三,中小企业容纳了绝大部分科研人员,是发展自主创新行业的主要力量。

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面临着太多的困难,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六点,即融资困境、市场准入困境、税收沉重、法律困境、管理机制落后和经营困境。

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这六大瓶颈,笔者建议,首先应从立法上进行调整:第一,抓住《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条例》的制定为契机,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工作;第二,《条例》制定,应该加快速度,深度调查研究,和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工作组,最大限度捕捉市场信号;第三,政策和法律结合。立法过程,发现问题,可以先出台政策,局部解决;政策经验成熟了,及时吸纳到法律中来;第四,不断做阶段性调整。在立法的每个阶段,都要和实际深度调查研究相结合;及时发现问题,具体解决问题,成熟的经验,及时吸纳到《条例》中来;第五,立法过程,成为全面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。

 

转变工作指导思想,是全民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

前述数据表明,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,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。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指导思想,应当从“抓大放小”,向“两翼齐飞”转变。

第一,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,大企业群体和中小企业群体,已经难分大小。中小企业群体解决了我国就业人数的70%,直接关系到百姓就业和社会稳定。这是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。 中国的国情是,农业人口稳定,中国稳定;进一步说,中小企业稳定,社会稳定。所以,中小企业问题,不仅是经济问题,还是政治问题。我们要从社会稳定,百姓民生的角度,从政治的角度,看待中小企业发展问题。

第二,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,日益凸显。现在是科技生产力的时代,科技创新主要产生于中小企业,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。在北京,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达到80%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笔者认为,当世界制造业开始实现新一轮转移时,科技创新,对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,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
中国改革开放,真正实现现代化进程,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;而中国经济真正以较快速度发展,是本世纪中国入世以后。中国加入WTO,可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参与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,借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循环,实现了中国经济腾飞。当然,我们主要是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契机。笔者在英国留学时,查阅过一些资料,注意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世界经济现象,或者强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基本规律:“世界制造业,这里首先指的是通用产品制造业,是世界强国崛起的重要动力”。开始,大约在上个世纪初,美国代替英国,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,实现了经济腾飞;二战后,欧洲日本德国代替美国,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,实现了经济腾飞;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,亚洲四小龙代替欧洲,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,实现了区域经济腾飞;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,中国代替亚洲四小龙,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,实现了中国经济腾飞。笔者认为,下一步,世界制造业,将向东南亚欠发达地区转移,已成为可以预见的趋势。世界制造业的基本特征,实际是一个低利润,高成本,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行业,处于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利润链条低端。所以,“水向低处流”,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,就会已逐步形成的高科技产业为优势,退出利润链条的低端竞争,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利润链条高端竞争,而将高成本,低利润的制造业,转移至下一个经济不发达区域。但中国目前的状况是,在世界制造业必然发生向下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之后,我们如果没有完成自主创新的高科技、产品升级换代、产业结构转型,结果就会出现“旧力已尽,新力未生”,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新的困难局面。笔者认为,我们实际处于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“断层潜伏期”。对此,我们绝大部分同志,至今并无认识。

当世界制造业向东南亚欠发达地区转移,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弊端和内需不足,自主创新经济不足的经济弱势,将日益成为我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短板。我们如何应对?这是一个大课题。答案将在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寻求。

第三,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和立法措施,很值得我们借鉴。第一,发达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立法,法律体系完善,立法多达数十个。我们只有一个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,北京市至今还没有《实施条例》;第二,对中小企业特殊保护;包括市场准入等问题;第三,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;特别是财政补贴,解决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相对风险大的顾虑;当然,发达国家的社会诚信体系也相对完善;第四,管理体系严密;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管理,一是靠政府,通常都有一个局级单位管理;二是依靠行业协会。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协会力量很大,工作很活跃,和政府管理各有分工,相辅相成。

笔者认为,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工作,是中小企业协会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,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。即使将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升格,但协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自律和管理作用,不仅不会被替代,反而会日益加强。这是市场经济和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
笔者认为,中小企业面临的前述困难,以及政府始终没有改变“抓大放小”的传统指导思想,和目前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基本以GDP增长为主有关。现在社会运转以全能型政府为核心,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GDP为引导。笔者曾经多次提出,在适当条件下,当我们的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,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放慢GDP增长,转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。笔者主张保8%很重要,但从长远看,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更重要。这需要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有比较大的调整。不仅要抓GDP,而且要抓中小企业,才能充分保证就业,实现自主创新,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。

一直以来,政府非常重视大企业的发展,认为要保GDP8%,主要靠大企业。这种认识实际上不一定稳妥。我们应当从“抓大放小”向“比翼齐飞”的思路转换。第一,不能片面强调抓大放小。大和小不是绝对的,并依一定条件转化。经过30年改革开放,中小企业群体现在越做越大,和大型国企群体渐成“分庭抗礼”之势;第二,需要认真考虑一个问题:我们主要依靠GDP8%吸收了劳动力?还是主要依靠中小企业吸收了劳动力?还是二者本来就是不可或缺,相互依存的关系?弄清这件事,中小企业的地位也就上来了。社会就业,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,但社会就业的实现方式,主要是靠中小企业,如果我们单纯认为,劳动就业仅仅靠“保八”就自然实现,那说明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还有待提高。“保八”并没错,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的基础,但单单就社会就业而言,是否更应当考虑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。

国家统计数据表明,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,就可以解决一百万人就业。这种说法有很大道理,但不一定准确。我们的统计方法似乎也到了改革的时候。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,统计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。我们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通过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,传统统计方法,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实际问题。社会就业,主要是靠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。当然我们绝不能否认GDP增长的作用,经济发展是社会就业的物质基础,但是中小企业对社会就业的实现是直接的。笔者特别认为,发展好中小企业,不仅可以保证就业,还可以适当降低GDP增长速度,使我国“高代价”的高速度经济发展(在前三十年是必需的,后三十年则应当调整),有机会喘口气,调整一下。即便将经济增长速度下调到67%,只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了,我们的社会就业就没问题。

 

北京赵晓鲁律师事务所

赵小鲁委员(35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零一一年十月十日
    立法建议
    返回首页
标题搜索:
 
类别搜索:
 
版权所有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技术支持 盛世彩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京备字 09019944
 
baidu
toy watch